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丁远峙
领域: 人力资源  企业文化 
地点: 广东 深圳
签名: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1938
  • 博客访问:1778990

专家文章

工作当玩乐 2008-01-19

标签:

一位香港记者采访我时,曾给我推荐了一本叫《鱼》的书,这本书我很喜欢。

鱼市场在大家的心目中一定是又腥、又臭、又脏、又乱,讨厌的苍蝇四处嗡嗡的叫,没事尽量不要去的那种地方。
但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派克街鱼市。那里不仅是鱼市场,还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点。著名制片人克里斯坦森就以这个鱼市场为题材,拍摄了一部企业管理教学录像带,结果轰动全美,成为了各大企业培训的经典教材,引至美国的很多企业都要组织员工去那里参观。在以录像带为蓝本写出来的书《鱼》中,有这样一段关于派克街鱼市的描写:

其中一个渔贩抓起一条大鱼,扔向20英尺远的柜台,并高声喊着:“一条飞往明尼苏达州的鲑鱼。”其余的工人齐声应和道:“一条飞往明尼苏达州的鲑鱼。”站在柜台后的那个家伙单手接住,简直是不可思议!人群中又响起一片赞叹声,然后他像一个成功的斗牛士那样向喝彩的人群鞠躬致谢。这里的人真是活力四射!

在他边上,另一位渔贩正在和一个随家长来买鱼的小孩儿开玩笑,他把一条大鱼的嘴巴打开,一张一合地像是在与人说话。另一位稍微年长一些、头发浅灰的家伙则边走边喊道:“回答问题,回答问题,专门回答鱼的问题!”而一位年轻的工人则在收银台上用螃蟹变戏法。看着销售人员对着鱼讲话,两位年长的顾客乐不可支。这个地方太热闹了!每个人都在这里感受着,心情放松了许多。

一群干着枯燥、脏乱工作的渔贩们,将一个常人通常要绕道走的鱼市场,变成了一个闻名的旅游胜地,这正是因为他们乐观的工作态度,将娱乐带到了工作中,将工作变成了娱乐,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,都受到感染,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个玩的行列中,从而让自己感受到快乐。

其实我们说人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,但这是需要有能力的。大多数人做的工作都不一定是自己的所爱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把时间投入在工作上只是为了满足需要,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,工作都是被迫的,于是我们总是抱着这样的一种方式生活:“谢天谢地,终于又到了周末。”

但要知道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,如果你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,那你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将在痛苦中度过。与其这样,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这三分之一的时间变成一种享受呢?既然工作是一定要做的,为什么不去发现工作的动人之处,去爱上自己的工作呢?当学会热爱工作之后,工作便不再是一种负累,而会成为一种快乐。爱上自己的工作,也更容易在不经意之间收获到真正的成功。

工作如何才能变成乐趣,其实这不仅是工作本身有没有乐趣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待工作态度的问题。任何工作只要你长期去做它,如果你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,那么它终究会让你腻烦。
其实只有本能才是天生的,人的爱好都是培养出来的。

比如要吃好的喝好的,住舒适的房子,从性爱中得到快乐,这些只是冲动,这种冲动是天生的,是动物属性,所以称为本能。但爱好却不同,爱好不是天生的,爱好是培养出来的,是需要学习的。比如欣赏绘画,你必须先学习,具备一定的素养,懂得一些光线的运用,色彩的搭配,你才能欣赏,才能为其所感染、陶冶,而且你懂得越多,你就会越喜欢它。
后来,我写出了《方与圆》后,经常面对出版社和众多书商的摧促,我想写新书,但又担心新书赶不上《方与圆》,坏了名声,总想写得更好,但写出来又总不满意,在巨大的压力下,我都觉得自己已经江郎才尽了,以至于近十年都未有新作。

一次我偶然在香港买了一本墨菲著的《潜意识的力量》的书,从此我对潜意识的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开始学习和研究起潜意识来。也正是这种学习和研究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,使我的工作走上了高效率的轨道。

现代的潜能学研究告诉我们,人有脑潜能和体能潜能,体能潜能是有局限的,而脑潜能则是无限的,而脑潜能主要体现在潜意识上。现代心理学已经完全认可了人有意识和潜意识。整个的意识世界就像一座浮在水面的冰山,意识是上面的部分,潜意识是水下的部分。冰山水下部分是水上部分的9倍,而潜意识专家默菲说:潜意识是意识的3万倍。
例如学开车的时候,刚学会很紧张,别人跟我讲话,我都不敢搭理,我说:“别跟我讲话,我会撞人的。”但现在车开熟了,别人不跟我讲话,我还要找人讲话,“你们跟我讲话啊,要不然我会睡着的。”一遇到紧急情况,马上就会有本能反应。本能就是潜意识的工作。车学熟了,变成了习惯,大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潜意识,而我们就可以变得很轻松,依靠本能反应来驾驶。

以前我一直不相信潜能说,认为是伪科学,但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。

我母亲几十年来一直晕车,基本上不坐长途车,坐车就要带药。那年我第一次买车,回老家后,我跟母亲说:“你不是总想去你的出生地看一下吗,我明天就带你去,我也想看一下你的出生地。”我母亲听了很高兴。
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。去我母亲老家开车大约要五六个小时,我们到了她的出生地,看到她出生的那间小屋还在,边上还有一条河,母亲还见到了她少年时的那些小伙伴。我们呆了两三个小时,然后驱车回家。回到家里已是晚上时分,吃饭的时候,我姐是医生,她突然问母亲:“你怎么不晕车了呢?”我母亲也突然记起来一样说:“我忘了。”
她忘了,就不晕车了。实质是她老人家坐着儿子买的车,实现了数年的愿望,回到了她的出生地。她心里很高兴,忘了晕车这回事,结果就不晕车了,也因此她晕车几十年的毛病从此就好了。

潜意识真的是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,我们的血液循环,心脏的跳动,毛发的生长,在睡眠的时候它们仍在自动地运行,这些工作都是潜意识完成的。意识通过五官来感知,它可以进行推理,可以做出选择。例如,你可以选择工作,选择伴侣,选择娱乐。而潜意识却只透过直觉感知,它是产生感情的地方,它是记忆的仓库,它是负责习惯的执行官。

那潜意识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工作呢?人的手划伤了,在白天好得快,还是晚上好得快?医学上已经证明,是晚上好得快。为什么呢?因为在睡眠的时候,意识休息了,但潜意识是不会停止活动的,没有主观意识的干扰,潜意识反而工作得更好。

所以要让潜意识工作得更好,就要尽量排除意识的干扰,保持轻松与平和。比如你现在心跳很正常,但你一注意自己的心跳,情绪紧张,心跳马上就会加快,因为你的意识干扰了潜意识的工作。

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,正是我们的紧张、担忧、焦虑等情绪抑制了我们的潜意识。

你平时拿着一根线,可以拿得稳稳的,但要你将线穿过针孔时,你的手就会情不自禁地抖起来。这在医学上叫“目的颤抖”。对于目的太过紧张,就像自行车的链条绷得太紧一样,会使你的心理运转受阻碍。

有些人在第一次约会时很紧张,甚至声音都变了。其实他一紧张,就破坏了潜意识的工作,潜意识工作不正常了,在生理上表现出来,就是你的声音都变了,我们就说你“失身”了。第一次约会就“失身”像什么话呢?

所以让潜意识高效率工作的方法就是要排除意识的干扰,尽量放松自己,让心里感受平安和信心。

当我懂得了这条规律后,在要写书时,我就先确定我要写那方面的书,然后收集各种资料学习、思考、研究,储存在脑海里,然后去湖边、山涧漫步,放松自己,达到忘我状态,这时我的灵感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,书也能越写越好了。后来我知道了很多作家、科学家思考问题时,也都是在漫步时,在思想处于放松状态下进行的,而且效果特别好。

人是不能靠强迫的方式逼自己学习和工作的,否则,你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。物理上说作用力越大,反作用力也越大。你越是强迫自己,内心的抵触就越大,效率就越低,而且你也越不容易坚持长久。人不是机器,我不相信有哪个人能单靠毅力,强迫自己取得成功。真的不行,我有很深的体会。

你可以观察那些学习最好的同学,他们一定不是靠毅力,强迫自己学习。他们之所以学习好,是因为他们认为应该学习,将学习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,因此能在学习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,并从中感受到了一份乐趣。在工作中也同样如此,放下紧张,保持轻松,培养对工作的喜好,去感受工作中的乐趣,这才是使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有效途径。
我要反驳一个传统而又十分流行的观念。现在很多成功学书鼓励大家,要像奴隶一样地工作,要吃苦、流汗水,要艰苦奋斗,这样你才会成功,才会富有。我说这是鬼话!事实并不是这样,生活得越轻松越好,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,做你爱干的事,去感受它的激动和喜悦,这样你就能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取得成功,而且这样的成功才是幸福的成功。

但放松并不是要你懒懒散散,完全没有压力。

《蓝色狂想曲》是美国作曲家乔治•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,但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?
有一天,一位爵士乐团指挥请格什温写一部“庄严的作品”,而写惯了通俗音乐的格什温声称对交响乐“一窍不通”,拒绝从命。那位乐团指挥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:他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消息,说三周后在音乐厅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作品。格什温看到后哭笑不得,没想到对方会用这种荒唐的办法逼自己就范。如果三周后拿不出像样的交响乐作品,自己的声誉就要受损,而交响乐对他来说,是一个从未涉足过的领域。他感到自己被逼进了死胡同,似乎在劫难逃。

没办法,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。出乎意料的是,两个星期后,格什温居然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——《蓝色狂想曲》。首场演出便获得巨大成功,这首名曲从此奠定了格什温在乐坛上的地位。

人的潜意识就像弹簧,受的压力越大,反弹力也越大,就越能激发出它的无穷能量。

人都是有惰性的,在懒懒散散的状态下,一定无所作为。只有在高压力下,你的思想才能高度集中,才容易进入忘我的境界,才能让意识与潜意识融为一体,才能让潜意识自由发挥它的神奇力量。

有人会问了:那么压力与放松不是很矛盾吗?

比如要建造一幢房子,你必须在工期上有一个时间期限,否则就会变成一项胡子工程;但在具体施工的时候,你就不能总是让工人处在压力下工作,这样往往容易出事。就像运动员,在整体上要有一个压力,比如还有多少天要参加奥运会,让他们不能有丝毫松懈,勤奋训练;但到了实际参加奥运会时,却又要想尽方法让运动员放松,以发挥出他们的最佳水平,甚至是超水平发挥。

压力与放松是一种辩证的统一。人在整体时间上要有压力,但在具体工作时,却要尽量处在放松的状态。其实不论是加压还是放松,都只是为了你能更好地进入忘我的状态,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意识的能量。

唯有爱好才能焕发热忱,而热忱能成就任何伟业。寓工作于快乐的氛围,让所有成员都能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,并享受工作,正是所有伟大企业的企业文化中所极力倡导的。

老山姆就经常教诲员工:“如果你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,那么,每天你都会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得最好,不久,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会从你那儿感染上那份热情。”

他主张成功要大庆,失败则不必耿耿于怀。教育员工不要对自己过于严肃,尽量放松,这样你周围的人也会放松,充满乐趣,并经常地显示激情。

他在去日本访问后,感受到日本企业员工每天的欢呼场面,回来就制定了“沃尔玛欢呼”制度:员工在商店里每换一次班就欢呼一次,每天要进行三次沃尔玛欢呼。

他说:“因为我们工作如此辛苦,我们在工作过程中,都希望有轻松愉快的时候,使我们不用总是愁眉苦脸。这是‘工作中吹口哨’的哲学,我们不仅仅会拥有轻松的心情,而且会因此将工作做得更好。”

从此,“沃尔玛欢呼”成为了每一位员工的必修课,也成为了每一天“带给顾客好心情”的前奏。

而且老山姆还规定了每星期六早晨的例会制度。它的基本目的是交流信息,减轻每个人的思想负担、团结队伍。公司经常在星期六晨会后举行联谊活动,喊口号、鼓劲、联欢,以减轻每一个员工的负担,使员工身心得到愉悦,同时也增强了凝聚力,团结了队伍。员工们很容易把星期六联欢所产生的欢娱气氛带到工作中去,而这正是老山姆所追求的“让商店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”。

迪斯尼也是这样。迪斯尼在培训新员工时,首先就会问:“我们从事什么事业?每一个人都知道麦当劳做汉堡包。迪斯尼做什么?”然后会告诉新进员工:“我们做的是让大家快乐。不管是谁、说什么语言、从事什么行业、是哪里人、是什么肤色或有什么其他的差别,我们来这里就是要让他们快乐……我们雇的人没有一个是雇来担任什么职务的,每一个人都是在我们的戏里排定的一个角色。”

迪斯尼的管理阶层每年都要接受为期一周的“交叉工作”的训练活动。在训练期间迪斯尼的主管们换下平日上班时的装束,穿上各式的道具服装,在游乐场中客串售货员,卖爆米花、冰激淋、热狗,或是充当导游,收停车费,以及驾驶单轨火车。总之,游乐场有一百多项工作可任其选择。在迪斯尼公司里没有所谓的工作人员,游乐场所里的工作人员都是“演员”,而迪斯尼人事部的工作就是“指派角色”。游乐场犹如舞台,工作人员一进游乐场就等于上了舞台,开始表演并为大家服务。就连在迪斯尼里当售票员,也要在接受四天的训练后才能“参加演出”。一旦有人问起洗手间在哪里、游行什么时候开始或是什么时候回野餐地等等,他们必须立即一一回答。一位售票员说:“我们毕竟是在舞台上为我们的客人表演一场好戏呀!我们的工作,就是时时刻刻地让顾客玩得开心、尽兴。”

迪斯尼利用一整天“传统1”的课程,不断地向新成员灌输迪斯尼公司的经营哲学和作业方式。从副总到最新的兼职人员,每个人都要参加这门课程,目的是让每个“新演员”在开始表演之前都能对公司的历史、成功的背景以及管理风格先有个整体的认识。他们不仅向每一个新职员说明迪斯尼每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(如业务部、休闲部、饮食部、销售部、财务部、采购部、娱乐部等)之间的关系,而且要他们了解每部门在“整体演出过程中”的地位,让全体员工都明白我们是“制造快乐”中的一个环节,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“制造快乐”,我们自己首先得快乐起来。

毕加索说:“我工作时,觉得舒服自在;无所事事或谈天说地,令我困倦。”工作就是玩乐,玩乐在工作中,这就是永保工作热忱和创造力的法则。

正如迪斯尼所总结的:“我们做任何事情,要把它做好,就要‘热爱’它。没有这种心态,我们做得最好的,就是浪费时间!”

类别:其它类别 |   浏览数(9419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